近年来,为了报考大学,前往日本的中国年轻人数量显著增长。在东京都内星星配资,尤其是新宿区的高田马场一带,针对中国留学生的预备学校和日语学校密集扎根,形成了一片“升学战区”。
一位中国留学生坦言,之所以选择赴日升学,是因为中国考生人数太多,竞争激烈,反而觉得日本的大学相对更容易进入,尤其是顶尖院校。像东京大学这样的名校,被视为逃离中国“高考地狱”后的理想目标。
每年2月底,日本的国立大学陆续启动二次考试的前期日程。在考场上,有些考生双手合十祈祷,希望考试顺利。
其中一位参加考试的中国女生表示:“中国的大学入学门槛太高了,所以我想考入日本最好的大学。”
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许多中国留学生会选择先在日本的预备学校学习一年,专攻日语和考试技巧。
例如,在一所拥有约1200名学生的预备校中,已有超过100名学生成功考入东大。课堂上,学生们认真学习日语,其中也包括如何在沟通中避免让对方感到压力过大,比如尽量减少“为什么”这种逼问式的提问。
除了考试竞争相对缓和,日本留学还有两个显著优势:一是相比欧美,日本的留学费用更低,二是治安环境更好,因此受到不少中国学生的青睐。
留学生们不仅希望在日本完成学业,也希望毕业后能在日本工作。有学生表示未来希望从事教育或文学翻译方面的工作。
从事日本留学教育业务的李桑指出,中国的高考竞争异常激烈,考生人数是日本的十倍以上。
相比之下,进入日本的名牌大学难度更低,吸引力自然也更大。
特别是“东京大学”的名声在中国学生心中几乎是“金字招牌”。大学记者石渡岭司也指出,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东大是日本的最高学府,若能取得东大学历,即使回国也能大大提升个人形象与履历“含金量”。
这股留学热潮星星配资,自然也带来了争议。今年,日本“次世代研究者挑战计划”高额博士奖学金分配的话题,日本政府给中国留学生发放1000万奖学金也直接上了热搜。
数据显示,今年受助博士生中,超过七成是中国学生。东大留学生六成是中国人,不少奖学金也流向了中国留学生,而且还不用还。
日本社会舆论哗然:用自家纳税人的钱,为什么要优先资助外国人?
日本议员在国会里直言不讳:“我们的孩子才是国家的未来!”有的拿加拿大、美国做对比,认为日本应该提高留学生学费,把本国学生放在优先位置。
网络上的声音也很激烈,不少日本网友觉得被“反向歧视”了。
但换个角度看,这其实是一场现实选择题。日本博士生本来就不多,中国学生人多又愿意拼,再加上中日距离近,留学门槛低,自然成了主力军。况且,许多奖学金、补助都是靠实力拿下的。
早些年,甚至有过中国留学生来日本给生活费、打工免税的“特别照顾”,这在今天听来像个传说。
不过也有日本网友透露,其实这种面向博士生的专项培养资金,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设立,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新政策。
只不过,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学生获得这类资助,相关话题才开始引发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某种程度上,这背后也折射出日本在教育资源分配和保障机会均等方面,还面临不少现实挑战。
争议归争议,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官方回应也很“打太极”——既要支持本国博士生,也要吸引全球人才,具体政策以后再商量。
不过说来,中国留学生近年来频频给日本社会留下比较有钱的印象,然后一边还能领取高额奖学金,也难怪日本人会愤愤不平。
如今的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人眼中的形象,早已和过去大不一样了。日本社会经济稳定,家庭收入分布较为平均,多数日本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,往往需要依靠兼职来维持学业和日常生活。
而中国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,不少家庭积累了可观的财富,家长们对教育投入也越来越舍得。望子成龙,是很多中国家庭的执念,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成了一种理所当然。
所以今天的中国留学生,早已不是过去那个还要去餐馆刷盘子吃剩饭的穷学生形象了。背后是家里雄厚的经济支持,代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家庭“富有而焦虑”的现实。
这样的变化,也直接影响了日本社会对中国人的印象,从“穷学生”变成了“有钱人”,日本网友也在社交网络上表达了自己的感受。
有人感叹:“现在中国留学生买房上学的越来越多了……想当年,大家还挤着住便宜的宿舍,那个时代是不是快过去了?”
也有人提出:“既然家里给的生活费这么多,其实不太需要给中国留学生提供助学金了。我反倒觉得,对打工的学生该多征点税,更希望社会去支持那些努力学习、同时靠兼职维持生活的日本学生。”
三十年河东、三十年河西。中国留学生的身份变化,或许也是中日两国经济和社会变迁的缩影。
早些年中国留学生为省钱租房、打几份工度日,如今却有人开着豪车、住进高级公寓,让不少日本同龄人望尘莫及。这背后,是个人命运的逆转,也是两国经济实力与文化观念碰撞出的新现实。
事实上,日本的大学之路并非坦途,留学生们同样会遇到语言、文化、身份和自我认同上的挑战。但对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来说,穿越国境、跳出原有赛道,本身就意味着一次向内探寻和向外突破的尝试。他们背负着家庭的期望,也带着对未来的想象,在东京的街头,悄然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。
时代在变迁,留学生的身份与形象也在不断流动。他们的经历最终会如何塑造他们的人生,又会给中日两国的未来留下怎样的印记,答案或许要交给时间慢慢揭晓。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